首页 注  册     |     登  录
集团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关于我们 > 媒体中心 > 集团要闻

廿年恰是风华正茂

发布时间:2023-12-26      来源:

——  qy球友会·(中国)官方网站 qy改制分流民营化20周年

  新华粤的企业生存发展史,是新华粤人共同的传记。

  2003~2023,以陈炳琳董事长为首的新华粤历届董监高团队带领全体新华粤人写下了怎样的一段奋斗史?

  2003年12月26日,在伟人毛泽东诞辰110周年的这个特别日子,新华粤破茧重生。曾记否?毛主席橘子洲头独立寒秋,发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豪迈宣言。站在这个特别日子的新起点上,新华粤人整装待发,重新出发。

  在主辅分离中脱胎换骨,在苦难煎熬中逆境生存,在披荆斩棘中艰辛奋起,在团队奋进中逐步壮大,从一个濒临破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逐渐转型发展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中国石油和化工民企百强”。曾经面临破产的老华粤已然走在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上,曾经“抬不起头”的华粤人可以昂首阔步,以新华粤为荣。

  而今,历经20年风雨征程,陈炳琳董事长信心满怀:“新华粤集团聚焦现有C8+资源深度优化综合利用,致力链接茂名石化产业补链延链强链,致力打造‘全国化工裂解C8以上重组分深度优化综合利用头部企业’,和谐活力新华粤恰是风华正茂!”

风雨沧桑

  新华粤人为使命而生、循初心而行,引领新华粤集团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企业正道

  初冬之晨,小东江畔。

  新华粤集团总部大楼楼顶的徽标,在晨曦照射下熠熠生辉。这栋历经30余年岁月的办公楼,重新装修后在茂名永久桥头格外醒目。华粤发展的历史与现实在眼前切换——

  华粤公司到2000年累计安置就业人员16000人次,就业高峰期在册职工达到6000人,曾经创造了巨大的社会价值。但也正是到这一年,华粤公司已累计形成不良资产7000多万元,形成亏损4000多万元,实际资产负债率高达95%,生产经营已经深深陷入险境,举步维艰,企业面临破产关门。

  2000年11月,陈炳琳先生临危受命就任华粤公司总经理。经过调研,他敏锐指出华粤公司存在“三重、三多、三少”的问题,即“债务重、包袱重、责任重;历史问题多、经济纠纷多、不良资产多;高素质人才少、效益好的项目少、生产流动资金少”,并在当年12月封闭举办了“华粤公司体制、机制、管理改革创新研讨会”,创造性提出并着手实施“系统管理工程、凝聚人心工程、科技兴企工程”三项工程,紧接着实施了用人用工分配“三项制度”改革,顶住重重压力实施了“三个打破”……

  回望来时路,陈炳琳董事长曾坚定地说:“新华粤的漫漫求索路,局外人无法真正懂得其中酸楚……正是经过无比艰难的探寻求索,披荆斩棘,攻坚克难,拼搏奋斗,才铸就了新华粤的今天。”

  定位坐标在“南方油城”,南朝大海,这座新兴城市崛起的号子声和老华粤艰难求索的铭刻,对比鲜明,回响久久。

  2022年春节前夕,在华粤公司奋斗了几乎整个职业生涯的许洁璇到龄退休,在此守望了三十几个春秋。现在,她的女儿也经应聘成为新华粤人,传承着她的职业梦想。

  廿年守望,廿载沉浮:停产待望的喷雾脱油脱蜡装置,曾经被特种蜡公司员工自誉为“米缸”的辉煌装置,如今一片残垣;这个曾见证持续创效的技改项目,如今望着油城二路一辆辆货车往来兴叹,新形势新业态下的特种蜡公司正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沐浴着新曙光的这片土地,出路在哪里?

  “不要让今天的特种蜡,变成曾经的蜡业……”一语成谶,言犹在耳,但“市场不相信眼泪”,不转型只有死路一条。

  从沉沉暗夜到光明绽放,从老华粤到新华粤,恰似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前行之路,探索和辉煌并存,苦难和荣耀并重。

  这是无数华粤人引领浴火重生屹立油城的奋斗之路——

  曾记否?“华粤只有三条路:一是资产重组,二是走向破产,三是杀出一条血路来!”艰难的选择,“不甘心”和“心不甘”一直在拷打着去路。曾经的痛楚,“对着别人说自己是华粤的员工,都觉得不自信,不好意思说出口”,这是在华粤改革发展十年回眸座谈会上一位员工的自述,短短的一句话,却折射出祈求翻身的强烈愿望。

  曾记否?至2000年底,华粤公司仍有在册在岗人员3867人,但生产经营规模至多只能容纳2000人左右,富余人员1800多人。冗员负担,压力山大。减员分流难度非常大,员工思想情绪很难稳定,干群之间的矛盾极易激发或加深引发群体事件。但不减员分流降低用工成本企业就难以存续,有个突出案例:有不满人员向某人事部门主要领导的工作车辆泼红油漆泄愤……来路何易?经过艰苦卓绝的工作,设置多条人性化可操作性强的减员分流通道,2001年共有117名全民工、182名集体工办理了内退,77名全民工办理了协议解除劳动合同,171名征地职工自愿选择了劳动力迁移。至2002年,通过终止劳动合同和协议解除劳动合同,减员737人,其中集体工251人、长期在册临时工486人。至2003年初,华粤公司在册员工减到了2580人,冗员负担大为缓解。

  为了企业的生存,为了几千个家庭的生计,也为了找到一条出路,新华粤人始终把握好改革力度、发展速度、稳定程度“三个度”的关系,企业死海重生,曙光重现。

  如今,新华粤集团注重高质量发展,以现有资源和科研成果为基础,紧密跟踪行业内外先进技术,大力发展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标志的产业配套技术,实现高质量成果转化,突出增量价值,创造了丰富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特别是在近年来后疫情时代全球价值链重构、中国产业链升级、加速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新华粤集团坚持加快自主技术创新、产品升级步伐,形成了以裂解C8以上重组分下游深加工产业链为主链、向精细化工新材料延链补链强链转型升级发展的企业内部产业生态圈。其中:

  双环戊二烯精细化应用系列技术的产品媲美国外高端产品。以企业自产的双环戊二烯为原料,在“零经验”的情况下,研发团队通过自主研发,创新工艺,刻苦钻研,克服关键技术难点及项目工期紧、工艺设计需持续探索完善等重重困难,分别建成5000吨/年抗氧剂装置、300吨/年UV活性单体装置及1000吨/年香料合成装置,均一次开汽成功并产出合格产品。目前产品质量媲美国外高端产品,多个产品完全替代进口,技术指标达到国内最优,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这不仅与国家产业政策、地方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对全球相关行业的发展也具有重大意义,同样也标志着新华粤集团向精细化工行业转型发展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实现了企业资源综合利用最大化,延长了石化下游和化工新材料产业链,带动了相关产业经济发展。

  异壬醇副产品综合利用系列技术攻克国内外资源综合利用难题。研发团队协同合作,聚力聚焦自主研发,短时间内突破各项技术难点,创新工艺技术,实现异壬醇副产品综合利用系列技术突破,先后建成了2万吨/年十二烷基酚及聚醚生产装置(属国内首套、全球第四套生产装置)、3000吨/年双子型表面活性剂生产装置(属国内首套生产装置),解决了国外大公司难以精细化利用该资源的难题,填补国内技术和产品空白,产品质量达到国外先进水平,为提升我国烯烃资源的综合优化深度利用水平开辟了一条新路,也引起了国外某知名公司的注意并前来技术交流,增强了新华粤转型发展的技术自信。这是一种创新型的绿色新工艺技术,该装置成为新华粤集团精细化工板块效益创造的主体,为企业和谐稳定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借力于新华粤集团技术创新及快速有效转化落地的技术成果,每年均有自主研发项目实现工业化,为推动企业提质增效、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近3年,新华粤集团累计实现经营收入186.9亿元,实现利税总额6.16亿元,跻身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国石油和化工企业500强”、“中国石油和化工民企100强”,广东省“创新企业100强”,勾勒出“和谐活力新华粤”的追梦轨迹。

  廿年来,新华粤人历经坎坷成大道,用今天的业绩向过去证明:我们有能力也有信心带领新华粤人走出一条从濒临破产到科技兴企再到“基业长青、百年老店”的康庄大道。

转型之路

  新华粤人高举奋斗旗帜、勇于求索创新,不断开辟“以奋斗者为本”新境界

  2009年金秋十月,一个开启新征程的季节。

  2009年5月19日,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公司名称由“广东省茂名华粤集团有限公司”变更为“广东新华粤石化股份有限公司”。6月8日茂名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并颁发了营业执照。

   “新华粤要加快发展!”当年10月的月度工作例会上陈炳琳董事长首次提出,在当时的企业运行环境时空中,这无疑是一声巨雷响彻天际,引起了骨干和员工的广泛热议。

  怎么加快?如何发展?什么步骤?哪些思路?针对部分骨干存在的疑问,2009年公司先后组织了9场次的专题讲座,召开了25场次的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会议,做到专题问题专题研究,专项问题专人包干解答,顺利实现了《规范实际出资人资格工作方案》,在职工持股会会员代表大会上获得100%全票通过。

  面对当时股权高度分散的状况,经反复论证,大家认为落实出资人责任主体是新华粤拓展融资渠道的紧迫需求,也是新华粤转变经营机制适应市场竞争的迫切要求。大家一致认为:新华粤必须落实实际出资人,以适应和推进企业发展,要求陈炳琳董事长担当起实际责任人的重担。

  为此,陈炳琳董事长承受了巨大的负债出资压力,公司各位骨干都积极主动协助、多方协力共同打造“负翁”——公司责任主体,然后通过几年努力逐步强化两级经营骨干都须“负债经营”“共担责任”,形成经营责任主体团队。后来,此事被称为新华粤版本的“西安事变”!

  思想的巨变,由此引发了新华粤新一轮的发展浪潮。

  事实证明:新华粤的事业只有解放思想,敢于进取,求真务实,善于协作,勇于拼搏,许多看似克服不了的困难才可以克服,许多看似难以办到的事情才可以办到,甚至可以办得很好。

  故俗语有云:“事在人为。”是啊,事在人为,人居主导地位,是“为”的主宰。思想变了,思路通了,水活了,发展也就来了。

  以此为发端,逐步积累完善形成的以“共担、共创、共享、共成长”为内涵的“四共”与以“为社会创造财富,为国家增加税收,为客户带来效益,为骨干提供平台,为股东提升价值,为员工谋取幸福”为内涵的“六为”合称为新华粤价值追求的核心理念,写在新华粤发展史的旗帜上。

  诗人说,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像闪电走在雷鸣之前一样。

  “六为”“四共”的“和谐活力新华粤”——翻开风雷激荡的新华粤华章,每在历史抉择的关头,总伴随着思想与行动的飞跃。

  打开《韵启华章》一书,在扉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这样几句话:

  “献给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

  献给关注支持民营企业生存发展的各界志士同仁!

  献给坚韧不拔探索奋进的新华粤人!”

  正是以这样的方式,向我们一起走过的奋斗之路致敬,也向思想与行动高度相统一的实践探索致敬。

  南方油城,南海之滨,小东江之畔,新华粤这个国内改制企业的“活化石”仍充满活力。

  早在20年前,临危受命初至华粤公司的陈炳琳先生指出:“等靠要不能解决华粤的生存问题,要走出困境,必须冒风险、顶压力、勇于改革,为生存而超越,杀出一条血路来!”

  企业,和人一样。首先要生存,要活着。从茂名石化改制分流初始,新华粤每年都有新变化,强调“短、平、快”,要在较短的时间内,用较小的投入,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目的就是企业要先求生存后谋发展,活下来最重要!

  特种蜡公司喷雾脱油脱蜡装置就是个例子!时任茂名石化主要领导在参观完华粤公司后,对华粤“没有什么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和产品,可以说是一堆破铜烂铁……”的描述颇为准确和形象。

  活下来之后,想得更多的是发展。在华粤人的基因里,顽强拼搏不服输是个显著的特征。但“求发展”的问题,并不比“求生存”轻松多少。

  新华粤要从过去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型并逐步打造成科技型企业,科技创新就是主要抓手。多年来,新华粤人憋着一口气,就是要为自己争光,为企业争光,也就是为国家争光。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点亮思想的火种。

  “争光”成为我们最朴素和最崇高的概括。

  为国争光,新华粤永远绕不开“全国首套国产化技术工业装置”3万吨/年裂解汽油苯乙烯抽提装置,因为这是新华粤改制以来第一次真正扬眉吐气的标志性项目。

  2011年5月30日,苯乙烯抽提装置一次开汽成功,顺利产出苯乙烯合格产品,产品纯度达到99.9%,创造了同类项目建设速度最快、技术最先进、国产化率最高、开车时间最短、总体投资最省等多项新纪录,填补了我国该技术的空白,打破了该技术被美国、荷兰等少数发达国家垄断的局面,成为新华粤人“为国争光”的一份礼物。

  12年时光转瞬即逝,苯乙烯技术早已升级换代数次,而以苯乙烯抽提技术为代表的新华粤人展现的为国争光的拼搏精神,已然久久激荡在新华粤人的心头。当“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新华粤精神超越了技术层面,成为了鼓舞新华粤人的精神力量,成为了一种豪情的抒发、志气的高扬、自信的挥洒的时候,思想之光开出的花朵就显得格外光彩夺目。

  过去二十年,新华粤把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定位在技术升级,致力于建立属于自己的技术“护城河”和“堡垒”,达到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升级、从高能耗高污染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级、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升级等“三个升级”。

  为实现加快转型升级,新华粤筑巢引凤,大力招才引智,近5年培养了一支朝气蓬勃的研发团队,持续加大引进高端精细化工技术人才,以“共同的事业”吸引并留住有关领军人才,共招进博士、硕士、本专科毕业生近400人,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博士6人,硕士23人,专职研发人员88名;同时加大研发投入,近10年投入研发资金达2亿元以上。新华粤坚持自主研发与联合研发相结合,取得丰硕成果:

  2015年3月16日,12万吨/年C9精细分离及资源综合利用联合装置投料成功;

  2016年2月18日,2万吨/年表面活性剂产品升级技术改造项目竣工投产,2月28日打通全流程并一次产出合格产品;

  2016年3月6日,新华粤技术研究院正式揭红开始运行;

  2017年3月20日,5000吨/年抗氧剂项目实现中交,4月17日投料试生产,4月28日一次产出合格产品。9月23日,国内首套年产千吨级烷基酚装置建成投产,产出纯度为99.5%以上的烷基酚产品;11月13日,300吨/年UV活性单体生产装置一次开车成功并生产出合格产品;

  2018年10月18日,1000吨/年乙酸三环癸烯酯中试装置一次开车成功;

  2019年3月24日,2万吨/年功能材料技术升级改造项目打通全流程并产出合格产品;5月22日,香料系列精细化产品研究开发项目一次产出合格产品;

  2020年2月28日,25万吨/年煤制氢装置二氧化碳废气综合利用技改项目实现一次开车成功;5月17日,5万吨 /年C9C5石油树脂联合装置一次产出高质量合格产品,实现一次开汽成功;5月27日,微界面高效加氢技改项目投产并产出合格产品;

  2021年8月30日,绿色表面活性剂项目(第一期)及配套系统工程高质量中交;9月22日,5万吨 /年C9C5石油树脂联合装置成功生产出1号色树脂产品;

  ……

  坚持技术先导、科技创新,理念一变天地宽!成果说明一切!

  2021年,公司经营收入突破70亿元;2022年,经营收入接近80亿元……新华粤向着更加健康、更可持续、更有后劲的高质量发展迈进。

  立时代之潮头、应时代之变化,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产业发展规律、企业运行规律、经济成长规律的认识,推动“我们共同的事业”取得新成就、发生新变革,指引新华粤大踏步向高质量快速发展。

  “要科学统筹,以倒逼机制推进项目建设;要坚持新材料、精细化工、低碳、环保的发展方向,积极谋求业务拓展和深度开发利用,努力做精、做强、做专、做特,加强资金筹措并聚焦使用,深挖人才,激发潜能,合力挖掘提升团队综合效能。”刘阳总经理如是说,他带着经营团队这样高效落实着。

员工福祉

  新华粤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与全体骨干员工血脉相连,凝聚起共担共创共享共成长的磅礴力量

  “坚持践行党性和人民性,积极探索股份制民企党建新路子。”董事长陈炳琳、党委书记刘阳先后反复如此强调。

  持续深化改革是践行党性和人民性的动力源泉。

  改革是最大的“红利”。新华粤内部追求活力,外部追求和谐,建立起“新三会”法人治理结构,形成权责明晰、相互制衡、协调运转的运行机制;“新老三会”高度交叉兼职,协调运作、良性互动,成为转型发展过程的亮点与特色;实施了主辅分离及辅业二次改制,实现了主辅业协调发展、良性运作;实施主业“扁平化”管理,梳理了管理职能;建立了以“结果导向”为主的目标管理评价考核体系;以“治理结构合理、股东行为规范、内部约束有效、运行高效灵活”持续优化了企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强化“规则治理机制协同”建立完善了产业链业务链价值链高效协同运作的机制;强化投资回报,建立了“新四类”企业治理模式;明确“战略管控型投资集团”的定位,搭建了战略管控型企业“四大板块”,聚焦赛道,向着“新三化”目标稳步前行。

  新华粤适时适度持续深化改革,为实现持续有效良性发展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

  稳健有效发展是践行党性和人民性的切实行动。

  创造效益并持续提升效益质量是新华粤人的永恒追求,是为广大员工谋求福祉的根本途径。

  新华粤以“建设我国石油化工中下游特色产业基地”为企业愿景,通过适度内涵发展,先后建成18套装置。目前公司生产加工处理能力已达186万吨/年,成为粤西地区最大的炼化产品深加工后加工企业之一。新华粤既不急于求成、一蹴而就,也不固步自封、守旧不前,坚持眼睛向内,做好自己的事,真正实现为“人民”服务、为员工服务,就是切实践行了党性和人民性的根本要求。

  维护和谐稳定是践行党性和人民性的自觉追求。创造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是实践党性和人民性的内在要求。

  新华粤强化“实业兴国、实干兴企”理念,紧跟形势变化,开展了“创先争优”“企业危机面前,我们怎么办”“节约一分钱,管理到精细”等每年一个特色主题的教育活动,营造了“团结鼓劲、凝聚力量、激发活力、促进和谐”的良好氛围;每年组织开展春晚、徒步、球类比赛等文体活动,充分活跃员工业余文化生活。真心实意开展“送温暖”“金秋助学”等“特殊暖心工程”,公司各类帮扶及捐款累计达600余万元,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显著增强。新华粤坚持塑造好“和谐活力新华粤”企业文化,形成了企业积极稳定向上的干事创业良好局面。

  坚持以员工福祉为中心,员工的创新合力巨大。

  身在企业,坚持以发展和效益为中心,就是要树立精神丰碑,在以陈炳琳董事长为首的董监高团队的带领下,历经艰难险阻、百折不挠,在“和谐活力新华粤”企业文化引领下,挺起如钢似铁的精神脊梁。

  危亡中启航、绝境中淬炼、困苦中奋斗、无声中奉献……循着新华粤人的足迹,挺立着一个个如高山般傲然的身影。

  这是一群心怀追求、心怀大爱的人——

  在新华粤董监高团队看来,关爱员工是企业文化的根基。常常把关爱和慈善理解为一种义务、一种精神、一种让人共鸣的基因。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想来概是因为陈炳琳董事长自幼感受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滋味,饱尝过生活的辛苦,故乐善好施、扶危济困成为了他随时随地表现出来的人生态度。

  曾经一位80多岁的退休老人写信给公司,他说:“我已经老了,可谓百病缠身,路已经不会走了;但有些话怕不说就来不及说了。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我有幸加入了新华粤这个大家庭,公司一直没有忘记我,一直帮扶我……”现在想起,依旧泪湿眼眶。 

  南海之滨,多少曾经华粤人。海风轻拂,多少温暖回忆深。

  翻开新华粤的“和谐活力相册”,心有大爱者,比比皆是。

  我们看到:企业文化展厅陈列的“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的荣誉证书,犹记得时任茂名市委书记许光赞誉“新华粤真正为茂名增了光添了彩,是茂名市首次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的高兴和激动。

  我们看到:时任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在听到陈炳琳董事长介绍新华粤改革发展和科技创新时说“你们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之路很好,延长产业链走精细化工之路很好,注重技术研发提升企业科技创新水平很好”的鼓励和鞭策。

  我们看到:陈炳琳的手、刘阳的手、谢锡海的手、许多经营管理骨干的手……与困难员工的手紧紧握在一起,心也连到了一起。

  我们看到:在疫情的“风暴眼”中,“管理不断、队伍不乱、生产不停”的要求严格落实,确保了全体骨干员工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这些镜头,是事关企业发展和经济建设之爱,是关爱员工、深谋员工福祉之爱,也是为长远计、韬光养晦之爱。

  一群心怀梦想的人,从挽救企业于濒临破产到中国石油和化工民企百强,从汶川大地震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无论何时,每逢国家危难时刻、每到平台发展关头、每遇员工危急境地,新华粤人总是挺身而出,谱写温暖人心的精神凯歌。

  “求真务实、改革创新、稳健发展、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雷厉风行、勇于担当、执行有效”的企业作风,“至诚至信,合作共赢”的经营理念……一个个鲜明具体的“坐标”,形成绚烂夺目的“精神谱系”,绵延不绝,历久弥新。

  新华粤人坚持“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时刻不忘自我锻造,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自觉,革故鼎新。

  廿年来,带领一个落后的企业走向壮大、一个意志消沉的团队走向精神抖擞,新华粤人在进行改革创新发展的同时,也在一刻不停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式的自我革命。

  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华粤正突出增量价值创造,聚焦经营管理提升新华粤创造增量价值能力。强化打造管理“护城河”,打造管理创新优势。在平台现有价值基础上,各生产经营团队要积极利用各种资源要素,拓展生产经营空间,提升生产经营能力,提高生产经营技术含量,降低生产经营各项成本,缩短项目建设周期,创造生产经营增量价值,实现企业与个人价值增长。聚焦内部改革激发协同创新蓬勃活力,事业合伙机制持续落地,这是我们坚持和在做的事情。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华粤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一个核心”“一根主轴不偏移”和董监高“三棱锥体”治理结构整体稳定,坚持制度自信、产业自信、团队自信、企业文化自信,以集团“2025规划纲要”及“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为引领,以基于长期价值创造,完善顶层设计,深化内部改革,优化体制机制,以技术先导加速高质量发展,以事业合伙完善治理模式,以协同共生提升组织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华粤将更好统筹转型发展和风险防控,统筹创新驱动和资源优化综合利用,聚力生产经营提质增效,聚集创新要素增强核心能力,提升增量价值,夯实主业主责,做强做优现有产业链条内循环,打造“全国化工裂解 C8以上重组分深度优化综合利用头部企业”,促进“六为四共”“和谐活力新华粤”事业再上新台阶。

  大道不孤,登高望远,胸怀福祉,以推动构建“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担当创造美好未来!发展路上,我们不当旁观者、跟随者,要做参与者、引领者。

  廿年沧桑路,百年新华粤,追求如此,梦想如斯。以历史的长镜头来观察,更能深切体会这20年来新华粤的苦难与辉煌、跋涉与执着。随着不断贴合时代脉搏,新华粤必将对地方经济发展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迈向未来,“和谐活力新华粤”那激昂的旋律再次在每一位新华粤人中传唱——

  “共担、共创、共享、共成长”;

  “为社会创造财富,为国家增加税收,为客户带来效益,为骨干提供平台,为股东提升价值,为员工谋取幸福”;

  ……

  未来3~5年,新华粤将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致力打造“全国化工裂解C8以上重组分深度优化综合利用头部企业”,持续聚力聚焦以“专精特新”发挥现有资源优势追求技术创新及产品升级,不断向产业高端化、特色化、绿色化发力,为谋求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或“隐形冠军”、发展新质生产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梁占庭)